“包”出來的舌尖美味

豐原吃到飽

古人說,民以食為天。關於吃,大約只有中國人做到了極致,啥都敢吃,啥都愛吃。而要說「國民美食」,包子,絕對擔得起這一名號。從諸葛亮徵孟獲時的「蠻頭」到陸游筆下的「豌巢」,再到當今的天津狗不理包子、北京慶豐包子、上海生煎包、廣東叉燒包等等,上至國宴餐桌,下至煙火氣滿滿的路邊攤,包子主打一個「長盛不衰」「受眾面廣」。

在渭南,包子是便捷早餐、是平民主食,更是特色小吃……見證著城市的悠久歷史,承載著獨特的美食文化。

(一)

作為獨特的風味小吃之一,「時辰包子」在渭南包子界絕對是「神一般」存在。它形若僧冠、小巧玲瓏、雪白髮亮、底色金黃,由於用料考究、工藝精細,吃起來素有馥郁鮮爽、口味濃香、肥而不膩等特色,在秦饌中享有盛名。

據民俗專家考證,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東塬的豐原鎮。相傳北魏末年,社會動盪,民不聊生。臨近年關,一田姓大戶人家殺豬娶親,左鄰右舍圍著看熱鬧,個個饞得流酣水。於是主人發善心,卸下豬板油,讓家人剝了一些赤水大蔥,包了一鍋包子請鄉親們品嚐。包子出鍋後,久未嘗過葷腥的鄉親們吃得分外滿足,邊吃邊誇。這一誇,把豐原包子誇出了名,以致於皇后獨孤伽羅回崇凝老家省親,也要差人去買包子。

時辰包子,時辰倆字又怎麼解?據說光緒年間,渭南城內張儒坤的包子因味道香醇而遠近聞名,人們吃包子得排隊等號,時辰一過,包子便買不到手了,久而久之,時辰包子的名號就逐漸傳開,而這,也進一步坐實了「時辰包子」的火爆程度。民國末年,王德本、王德合兄弟,繼承傳統配方,使「時辰包子」達到了「面細皮白僧冠狀,碎蔥拌著油濃香。肥而不膩味悠長,包底滲油呈金黃。」的狀態,風靡一時。

時辰包子講究「站」的直,「準」個時,「熱」個吃。所謂「站」的直,指的是包子「僧冠狀」的外形,這就要求包子的發麵稍「硬」一點,以保證蒸好的包子不會塌下去;所謂「準」個時,指的是吃時辰包子一定要按時按點去,去晚了就吃不上新鮮包子了;所謂「熱」個吃,指的是包子一定要趁熱吃,方能最大限度享受到包子的鬆軟可口、鹹香四溢,不辜負這一傳承千年的美味。

除了時辰包子,蒲城包子在東府名號也是響噹噹的。作為當地早餐的代名詞,蒲城包子有屬於它的特點。比如以優質小麥加工的優質麵粉為皮,「展拓」勁道、鬆軟有致,包子入口,麥香濃郁;比如餡子拌得好,這裡的包子餡,無論是肉或素,都是「花椒出頭」,爨香誘人;比如品種多,葷素兼具、特色獨具,雖然主打地軟、豆腐、蘿蔔、茄子、筍瓜是素包子,但獨特的「大油包子」「清油包子」,調劑不同口味食客的味蕾……在自信大氣的蒲城人心裡,世上只有兩種包子,一種是「蒲城包子」,一種是其他包子。

在渭南,並不只有時辰包子、蒲城包子這樣的「名氣產品」,在秦東的包子「江湖」中,其他縣區的包子也各有各的傳奇,在人們心中,當地的包子,就是最美味的存在。

(二)

如果說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」,那麼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人的性格。渭南的包子有何獨特之處?又體現了秦東百姓怎樣的性格特點?

包容性強。時辰包子、蒲城包子,抑或是百姓家常吃的農家包子,渭南的包子頗有「海納百川」之氣度,既可包肉類如豬肉、牛肉,也可包蔬菜如韭菜、西葫蘆,更可包小吃如涼粉、地軟,真是「萬物」皆可包,恰如渭南人熱情好客、包容性強的特點。

價效比高。6月初,千萬粉絲網紅「特別烏啦啦」打卡渭南時辰包子,蘸著辣椒油、蒜汁等品嚐茄子包子、韭菜豆腐包子、素什錦包子、肉包子等,讚不絕口、大呼過癮,1.5元一個的包子,團隊5個人僅花62.5元就吃到撐,實屬「物美價廉」。與其他城市的「網紅特色美食」相比,渭南的包子尤其顯得經濟實惠、便宜親民,這也是渭南人腳踏實地、樸實無華的真實寫照。

膀大腰圓。與「小籠包」「灌湯包」「水煎包」等相比,渭南的包子無論是個頭、餡料還是蒸籠,都可以稱得上是包子界的「plus」。不怕你吃多,就怕你吃不夠。秦嶺腳下、黃河中游的渭南人真誠厚道、直爽直接的特點,從包子就可一探究竟。

簡單扛餓。渭南人性格直爽,因此在飲食上也並不太熱衷七碟子八碗的鋪陳,能夠一碗盛、或者手裡抓著就吃,是最好的。因此,手工面、拉條子、麻食等麵食在這裡是主角,而包子也恰恰符合抓在手裡就能吃的特點,因此無論飯店還是普通百姓家,包子都分外受歡迎。但看似簡單的包子,也有渭南人的營養智慧,包子皮是碳水,餡料有肉有菜,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、膳食纖維齊備,簡單而不普通,美味抗餓又營養。

(三)

從淄博烤肉到哈爾濱凍梨再到天水麻辣燙,美食已成了很多城市的文旅符號,成了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如何讓包子等一眾美食當主角,書寫渭南小吃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篇章?

將創新思維融入美食。社會在發展,人們的飲食觀念也在不斷改變。因此,應在傳承傳統美食製作工藝同時,不斷在原材料、口味、製作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,並針對現代人飲食習慣變化及對健康飲食的追求,研發一些符合他們口味及健康要求的新美食,抓住眾多食客的胃。

比如「時辰包子」,在當時本就是「新做法」,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,它早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豬油大蔥餡,不僅有飽受好評的茄子餡、蝦肉餡,可謂是「繼承傳統以興美食文化,推陳出新以饗各方來客」。

以開放態度做好美食。有人說,對美食的態度,決定了生活的溫度。因此,應以更加包容開放的態度對待各類美食,相容幷蓄,博採眾長,不斷擴大渭南美食版圖,豐富東府美食文化,讓渭南美食在陝西乃至全國更有影響力。

如今走進渭南的包子攤兒,並不只有「時辰包子」一種,對待「小籠包」「水煎包」「灌湯包」等一眾「外來客」,渭南敞開懷抱接納。正是這一開放包容的態度,讓渭南的美食品類不斷豐富,不只讓渭南人在飲食選擇上更加多元化,也滿足了在渭學習、創業、安家的外地人飲食需求。

以美食為媒,激發發展活力。東府美食眾多,應積極利用好這一優勢,打造眾多特色美食店鋪,讓美食成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視窗,讓更多的人透過美食認識渭南,來渭南旅遊、投資、置業,進而促進經貿、文旅等各項事業發展。同時,應努力增強品牌意識,打造渭南美食品牌,在美食香飄世界同時,讓城市美譽口口相傳。

比如這幾年,「大美大荔 品味同州」美食文化節、臨渭「美好『食』光」美食文化節、「南七餄絡」美食文化節等受到熱捧,渭南人以「美食」為媒、以「文化」相邀,藉助美食文化節提升渭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充分展示了渭南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蓬勃的發展活力,引得眾多外地人來渭南品美食、看美景、投資興業。

包子天生自帶包容的基因,「包」得下各地人最愛的味道,「包」得下他們最深的期望。而在渭南,包子不僅僅是美食,更是一種情懷。如果你有時間,不妨來轉轉,嚐嚐獨孤皇后讚歎過的包子,感受感受這座城市濃濃的煙火氣……

參考資料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